ID: 17152354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劳动教育》五上 第4课《泥中故事》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2 科目:劳动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73609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五上,教案,课件,泥中故事,4课,核心
    (课件网) 第4课 泥中故事 学 校 劳 动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劳动观念:认识劳动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感受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与中国民间艺术细腻、质朴的美,提高劳动审美。 劳动能力: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艺术;掌握制作泥塑人偶的步骤与方法;认识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劳动品质与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精神:培养热爱劳动、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 新知导入 中国的民间艺术各有千秋,形形色色的民间工艺品总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有着天然的联系,即使最不起眼的泥土到了工匠手中,也能被赋予细腻、质朴的美。古老的泥塑艺术自出现后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就连现在小朋友常玩的橡皮泥、陶土等皆由泥塑发展而来。 新知导入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新知讲解 劳动之趣 生活小镜头 雷小迪的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给小迪带了一件十分漂亮的工艺品。雷小迪对它爱不释手,不禁感叹道:“这件工艺品做得可真精致,它究竟是怎么做成的?” 爸爸看着小迪一脸疑惑的样子,笑着说:“这是经验丰富的手工匠人,用泥土一点一点捏成型的。”爸爸还告诉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看似不起眼的泥塑背后也有着丰富有趣的故事和 值得挖掘的历史。听完爸爸的话,小迪决定要好好探究一下这些工 艺品背后的故事。 新知讲解 劳动之趣 生活小镜头 秦汉时期,泥塑文化进一步发展,这也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有一定联系。随葬品的种类更是日益多样,泥塑作品是当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出名的就有秦朝兵马俑,其规模宏大,既体现了当时工匠的技艺高超,又反映了秦社会的军事面貌。 新知讲解 劳动之趣 生活小镜头 先是用泥塑成“俑大型”,即粗胎或初胎。 然后在“俑大型”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复泥并加以修饰和细部刻划。 接着将单独制作的头、手和躯干组装套合在一起,便完成一座陶俑的雏形。 再将阴干的陶俑大型放进窑内焙烧的,焙烧的温度约为1000℃。 俑烧成出窑后,再进行绘彩,一座真正的兵马俑便完成了。 兵马俑的制作过程: 新知讲解 劳动之趣 生活小镜头 ◎想一想 你是否了解泥塑的由来?回想一下生活中除了泥塑,你还知道哪些雕塑类工艺品? 木雕 核雕 陶塑 记录或装饰需求:陶猪、陶羊、陶鱼和陶人面 日常生活需求:盛器、炊器和煮器 新知讲解 劳动之识 传统泥塑制作 ◎备一备 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按照主题大致可分为:动物泥塑、人物泥塑和其他泥塑。制作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一般分塑形工具和压光工具两种,以竹、木制成的最为适用。 新知讲解 劳动之识 1.将普通泥土去除杂质,用木槌或捣泥机捣碎成泥浆。 2.然后在搅拌好的泥浆中加入棉絮、细沙,均匀揉搓,加工成软硬适度的泥块,再把加工好的泥块用湿布或塑料袋包好备用。 ◎做一做: 一、备泥加工 新知讲解 劳动之识 1.泥塑的骨架起支撑和连接作用,常用木片、铁钉等材料搭建。 2.骨架搭好就可以动手堆泥了,将泥块一块一块地堆贴在骨架上,用手按紧、拍实;然后层层加泥,用木槌或拍泥板将泥拍打得更紧实,直到初步堆出泥塑的大致形态。 ◎做一做: 二、搭建骨架、堆泥塑形 新知讲解 劳动之识 ◎做一做: 二、搭建骨架、堆泥塑形 钉制木架:传统工匠从称之为“立骨”,大型彩塑的骨架通常使用整根的木材深插入地下,再夯实周围泥土固定,悬塑、壁塑则要把骨架固定在房架和墙面上,小型彩塑则直接固定在底座上即可。 小贴士 新知讲解 劳动之识 进一步对泥塑像的细节部分进行调整,等待泥胎完全干燥后,用细泥填补裂痕,并刷漆加以密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