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科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6、7和8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非常敏锐,发言和回答都非常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目,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空气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土壤》、《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学蔡伦造纸》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动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策略 1、把科学课程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1-3周:第一单元 第4—6周: 第二单元 第7-9周:第三单元 第10—12周:第四单元 第13-15周:第五单元 第16—18周:第六单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