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看海”与土壤功能缺失的关系。 2.查寻人们为控制城市雨洪所采取的措施或努力。 3.探索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看海”问题的现实困难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我的疑问】 自主预习 任务一:复习回顾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 任务二:体会植被、土壤对水循环的影响。 【预习成果自查】 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地下水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量增加 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课堂探究 案例一: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 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雨倾盆、四处“汪洋”。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市区多处内涝严重,部分中小河流和水库出现汛情。 但这场暴雨中,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无一例积水报告。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座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下图分别示意北京市地形和北海团城雨水渗排流程。 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本次强降雨造成北京西部山洪暴发、东部城区内涝严重的自然原因。 2.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3.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的意义。 4.北海团城免受雨涝之苦的“秘诀”是什么 案例二:雨水花园 阅读教材图5.23和相关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从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2.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 案例三:海绵城市 阅读教材图5.24和相关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 2.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涝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 3.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 【归纳总结】 综上所学,针对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归纳解决“看海”问题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视野拓展】 1.你所在的社区,雨季存在“看海”现象吗 应采取何种措施应对 2.你了解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典范吗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回答1~3题。 1.雨水花园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2.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C.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D.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3.下列城市最适宜大面积发展雨水花园的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杭州 D.拉萨 【能力提升】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城市人口密集,在6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万的人口。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读图,回答1~3题。 六盘水市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 1.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下列关于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2.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