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溜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2.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赶牛溜索汉子们沉着、果断的品格。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上惊涛怒浪,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市,祖籍重庆市江津区,作家、编剧。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1985年,担任剧情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2015年,担任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16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 三、文本链接 文题解读 文章以《溜索》为题,不仅是行文线索,将故事情节贯穿起来,连缀成篇,而且交代了从前两岸居民过江的渡河工具和渡河方法。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山陡谷深,悬崖万丈,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沉着、果断地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地运到对岸。 高潮:首领从容镇定,指挥有方,在他的指导下“我”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一位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五、课文精读 1.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其中马帮的首领是文章的主人公。 2.从文章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特征。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待“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马帮的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 马帮的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4.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从感官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