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201280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74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昆明,教学设计
  • cover
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避邪、鲜腴、篱笆、方比、吆喝”等词语,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散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从而对汪曾祺的散文风格和语言特色有个大致了解。 教学难点: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开始本课之前我们先来品味一首汪老写的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卿;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上聚集的是附近大学里的男男女女,他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都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汪老美丽的文字中再去想象去品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老的《昆明的雨》,去品品那独特的韵味。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背景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浦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背景资料。 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春城之雨,润物细无声。本文写于1984年,是作者的一篇充满回忆的叙事性散文。 3.知识链接。 叙事性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答案示例:不是,作者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为何开篇要写给宁坤作画? 答案示例:给宁坤的画中有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 3.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为何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