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考点一 内容理解概括 1.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 (1)传统文化:包括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书法、音乐、绘画、陶瓷、刺绣、戏曲、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天文、医学、古代教育、古代礼仪、古代都城、古代园林等等。 (2)先进科技:包括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网络技术、芯片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新型储能技术、新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高端装备(机器人、高铁、大飞机、无人机)、生物科技、量子科技等等。 (3)生活科普:包括日常饮食、睡眠、消费、养生、服装、家用机器人、无人机、全息影像、3D打印、智能玻璃、垂直农场、透明木材、大数据、太赫兹成像、新型发电等等。 2.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原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4)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3.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功能、性质和特征;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内容是指文章说明对象某些具体方面的情况。 4.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说明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1.(2024·泰安中考)下列对选文具体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2.(2024·烟台中考)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3.(2024·烟台中考)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4.(2024·吉林省吉林中考)请写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考点溯源] 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八上《苏州园林》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面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八下《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典题 (2024·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