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46613

教科版(2017秋) 一年级下册1.6 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801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2017,一年级,下册,它们,哪里
  • cover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六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本节课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产生的认识都指向“溶解”这一概念,本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即可。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物质到了水中会发生什么?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这些物质去哪里了”。2.探索活动:这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3.研讨交流: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问题。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方糖、咖啡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向学生指出“方糖和咖啡都溶解在水中了,而小石子没有溶解在水中。”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问题2旨在让学生深入思考,对想象进行解释,鼓励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证据来说服其他人。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本节课对实验材料做了一定的调整,用咖啡和方糖来代替食盐和红糖。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阶段不久,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行为能力上虽然有所进步,但是,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都有待培养。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铺垫,初步具备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液体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生活经验也知道,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有些物质放入水中则不会“化”。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化”。这节课将通过混合水和一些物质,让学生丰富对物质属性的认识,认识到有些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则不容易溶解。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方糖、咖啡等物质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述。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颗粒并描述其特点。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观察发生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溶解前、中、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昆虫观察盒、搅拌棒、咖啡、方糖(块状)、小石子、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找茬活动 师:仔细观察,用心发现是学习科学很重要的品质。希望在今天这节课中,小朋友们也能做到细心观察,用心发现,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课前的找茬活动,既是为了拉近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也能让孩子们知道在科学研究中一些重要的学习态度,为课堂做铺垫。)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 师:是呀,过生日确实是一件让人期待的事情,会吃到好吃的蛋糕,会收到好多的礼物,不过呢,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位动物朋友过生日,它可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