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58179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22511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师,学生,导学案,夺魁,吕伟,姑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飞天”凌空》导学案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2.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学习难点] 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学习时间]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她以轻盈的动作,优美的姿势,如凌空翔舞的“飞天”,静静地插入碧波,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她是谁?她就是10米高台跳水的冠军获得者吕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飞天”凌空》,去了解她,去感受她的魅力。 二、有关资料 1.知识卡片 ⑴新闻特写的定义: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⑵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2.背景链接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3.题目解说 “飞天”凌空,飞天,佛教壁画或时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而课文标题则比喻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精彩瞬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新颖、醒目,引人注目。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屏息( ) 刹那( )悄然( ) 潇洒( ) 由衷( ) 眼花缭乱(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翘首: ⑵悄然: ⑶屏息: ⑷从容不迫: ⑸眼花缭乱: ⑹如梦初醒: ⑺震耳欲聋: 3.阅读课文,回答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写“飞鸟”? 2.在这篇新闻特写中,作者扣住吕伟跳水时的一个片段进行描写。 ⑴作者分三步描写了吕伟跳水的动作,哪三步? ⑵选用准确的动词,口述吕伟跳水的过程。动词的选用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紧接着,向前翻腾一周半,在空中转体三周,插进碧波之中。 ⑶“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⑷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 ①“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本段中写到了观众的反映,还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 3.课文结尾写到一个外国记者的表现、观众的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的新闻特写,了解此类文体的特点。 六、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kù sì( )敦煌壁画中凌空xián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