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286742

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2846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历史,活动课,纲要,中外,高一,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活动课: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大英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 跨越近1万公里“回”家 1 古代:天下与疆域 3 现代:民族复兴 一、文物的故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 2 近代:民族国家 东亚大陆的黄河、长江流域与塞外大漠,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辉煌五千多年的疆土故园。 小组合作: 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展示组内自学的成果,回顾和梳理中国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 第一小组:秦汉时期疆域的变化 第二小组:唐代疆域的变化 第三小组:元代疆域的变化 第四小组:明代疆域的变化 第五小组:清代疆域的变化 一、文物的故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 1、古代:天下与疆域 秦 西汉 资料来源 《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7页) 资料来源 《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3页) 1、古代:天下与疆域 汉文物 1、古代:天下与疆域 唐 资料来源 《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37页) 1、古代:天下与疆域 元 资料来源 《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61页) 1、古代:天下与疆域 明 资料来源 《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74页) 1、古代:天下与疆域 清 资料来源 《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79页) 第一,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第二,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 2、文物的流浪:近代民族国家 第三,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以提升民族自尊和自信,推动救亡图存,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发展。激发起各民族汇聚成为多元一体、休戚与共的现代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为中国成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文物的流浪:近代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纪元。 3、文物的归国之路:现代民族复兴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理想,到救亡时期将士们献身沙场的铮铮铁骨,再到和平年代为国建设奉献的点滴汗水,家国情怀始终如绵绵不绝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 二、文物回归呼声背后的家国情怀 展示合作成果:在网上收集与文物回归有关的创作,展示的过程中提及自己的感悟。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二、文物回归呼声背后的家国情怀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