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一中 202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评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 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 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普遍富于批判精神。如孟子指责“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 莩”,墨子抨击“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斥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韩非子则痛陈“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这反映出当时( ) A.集权政治尚未树立 B.封建等级秩序已然崩溃 C.诸子思想趋于融合 D.民本理念获得普遍认同 2.某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指出:正常情况下,它“依照德行、经术、文法和政略标准录 用文官”,父祖无任何官位的平民、贫民“经孝廉一途经常地加入政府,并且能够得到迁至高位的 机会”。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已经实现公平公正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官吏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D.官吏考核制度逐步完善 3.魏晋时期,“复劾”现象出现的频率上升。如山涛被尚书左丞白褒弹劾,理由是其“久不摄职”,但 未被予以处罚,而后其又被尚书令卫瑾以同样的理由弹劾。王戎因“南郡太守刘肇贿戎筒中细布五 十端”,为专司监察的司隶校尉所纠,后又因“驱动浮华,亏败风俗”,再次被司隶校尉弹劾。据此 可知,当时( ) A.吏治腐败弊病严重难以遏制 B.监察体系运作尚未独立 C.制度形式化与权力控制错位 D.监察权滥用问题较严重 合肥一中 202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评·历史 第1页(共6页) 4.据《唐会要》及《全唐诗》记载,楚州(今淮安)因地处大运河枢纽,天宝年间出现“夜市千灯照 碧云”的景象,而长安西市仍需“日中击鼓开市,日入前击钲闭市”,且商业活动被严格限制在特 定“市”内;越窑青瓷在长安贵族中成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追捧之物,需通 过大运河漕运至长安,成为皇室与贵族争相购买的奢侈品。由此可见当时( ) A.交通地位直接决定商业发展水平 B.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差异影响社会生活 C.北方贵族的生活必需品依赖南方 D.大运河漕运推动了南北文化统一 5.明后期,江南市镇商人在《市井见闻录》说:“富商大贾多买田宅,仿士绅筑园林、设书斋;遇节 庆宴饮,必邀名士赋诗,以‘儒商’自居。”“更有甚者,以重金延请文人雅士题写匾额,欲附风 雅。”当时士人在《时弊论》中批评:“市井之流,妄效缙绅之风,以奢靡为荣,反讥清贫读书人为 “寒酸”,此风实乃乱了纲常。”这反映了( ) A.商人阶层对传统等级制度的挑战 B.政府政策导致士绅地位急剧衰落 C.江南成为全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心 D.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社会价值观 6.自雍正起,清廷在滇西南地区设立了众多职官,下表是普洱府职官的设立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 期此地( ) 政区 职官 管辖范围 宁洱县 知县、教谕、 包括宁洱、普藤、勐旺、整董、勐乌、乌得五版纳等 思茅厅 同知、巡 检兼 包括思茅、倚邦、勐遮、易武、勐腊、六顺、勐阿、勐笼、橄榄坝 威远厅 同知、知 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