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05145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4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94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4课,20张,课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册
  • cover
(课件网)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词,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起初称作“曲子”“杂曲子”或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西江月》,就是词牌名,与音律(曲调)有关。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按词作表现出的不同风格划分。} 豪放派: 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秦观等。 词的分类: (按词字数划分) 小令:58字以内 词 中调:59至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词...... 西江月 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我)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词牌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茅 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桥 / 忽 见 西江月 辛弃疾 读通文意 1.理解古诗诗意的方法?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时间:4分钟。 看插图、参考注释、查阅工具书……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译:明亮的月光照到横斜突兀的树枝,惊飞了另一枝头的喜鹊,微风吹来,惹得蝉儿在半夜里嘶鸣。 读通文意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译:在醉人的稻花香中,只听见一阵阵蛙鸣,好像在交谈着今年的丰收。 读通文意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译: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 读通文意 考考你 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纷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到了知了轻叫,众蛙齐鸣,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不禁欢快地唱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走着走着,骤雨将至,茅屋立现,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中不禁兴奋地唱道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析:①“惊鹊”,反衬词人的淡然。 ② “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越发衬托乡村的幽静。 赏析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名句理解: 侧面烘托了作者的丰收的喜悦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析: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不能不说是词人的创造。 赏析理解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析:“星”是“天外”寥落的疏星,“雨”是“山前”轻微的阵雨,这正与上片清幽、恬静的氛围相映成趣。而一个“天外”、一个“山前”,仿佛隐隐约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