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08087

科学大象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04703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科学,雨和雪,PPT+,27张,课件,大象
  • cover
(课件网) 雨和雪 谜面 看起来顶天立地, 哭起来有诉有泣, 摸起来又软又细, 落地下一滩水渍。 (打一自然物) 谜面 像花花园不种它, 花儿刚开就落下, 春夏秋季它不长, 寒 冬腊月开白花。 (打一自然物) 谜底:雨 谜底:雪 新课导入 乌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因为云层太厚,光线很难透过而呈现黑色。它有一个特点是高度较低。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 一般都是气温高的时候下雨,气温低的时候下雪。 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滴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形成的,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低于0℃),所以降雪一般是在冬季,而降雨春夏秋冬四季都有。 相同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的,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 讨论雨和雪的异同 雨是无色的,雪是白色的! 雨是液体,雪是固体! 雨主要是由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雪花)不断增长合并,直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它们时降下形成的。 云内有大小不均的云滴,使云滴增长的因素是凝结过程与碰撞并合过程。在凝结作用下,云滴由水汽补充,使某些云滴有所增长,其中较大的云滴继续增长变大成为小水滴。当小水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上升气流无力支持它们的时候,这些小水滴降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 雨的形成 雨的形成 雪是由冰晶组成的白色不透明的六角星状、片状或柱状的固体降水。云中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增大,最终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降落到地面,成为雪花。 降雪时,如果天气不是很冷,很多雪花就会整合成团,呈棉絮状飘落,直径可达数厘米。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能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若云下气温高于 0℃,则可能部分融化,出现雨夹雪。按降水量分类,可以将雪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 雪的形成 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回忆下雨前的天气特征和以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雨是怎样形成的。 猜想假设 下雨前,天空往往有很多乌云,我猜测雨的形成需要比较多的云,就是需要水蒸气大量凝结。 如果云中凝结的水滴聚在一起掉下来,是不是就是雨了? 天气闷热的时候很容易下雨,我猜雨的形成还需要比较高的环境温度。 我总结一下,大家提出雨的形成可能需要…… 模拟雨的形成 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事实证据 实验步骤: ①将水放入烧杯,烧杯上放一个小盘子。②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的陶土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三分钟后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冰块 小盘子 陶土网 实验中,我们在哪里看到了“雨”?“小水滴”是如何变成“大水珠”的? 处理信息 实验现象:杯子里起雾了,冒出了“白气”,杯壁出现了小水珠,杯子里出现了云的影子,盘子底上有许多小水珠。水里的气泡越来越多,盘子底的水珠越来越大,好像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水沸腾了,气泡越来越多,盘底的水珠掉落下来,降起了“雨”。 水滴的大小差异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100万倍。 依照“雨”形成的时间顺序,结合我们的假设,用流程图展示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向大家解释雨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0 ℃时)。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形成雨。 落下 小水滴(云) 水蒸气 大水珠 冷却凝结 合并 水 雨 蒸发 依据雨的成因,与同学们交流、推测雪是如何形成的。 迁移应用 雪应该也是小水滴和小冰晶变大时,空气托不住了从天上落下来的,可为什么有时落下来的是雨,有时是雪呢? 应该和温度有关,温度低于0℃时就会形成雪。我还想知道,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雪是来自云的小冰晶。寒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