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16760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5476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 cover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与素养分析 合纵连横,厘清面积本质 什么是面积?字面上,“面积”两字可以分开理解:它的度量对象是确定的“面”。度量方式是“积”,可以解释为“累积”和“乘积”,在形上是积小面成大面,运用两个一维测度的数相乘而得一个“数”来标志其大小。 对各版本教材“什么是面积”的编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关于面积的定义,各版本教材主要呈现出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描述性的定义,比如人教版、苏教版;二是“概念性”的定义,比如北师大版。关于面积的探究过程,这几个版本都是采用“直接比较-间接比较法”的比较路线来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在直接比较的方法中,比较突出重叠比较法;在间接比较的方法中,使学生理解度量面积可以借助小面测大面(用单位正方形密铺),数出几个小面,再用数来表示相应面的大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以怎样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数学本质?第二,让学生如何自发的寻找标准(单位正方形)来度量面积? 内外关联,对标素养内涵 《什么是面积》一课着重体现了量感与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下表就这两个核心素养进行概念解读、内涵细分与内容对标。 (一)本课时量感内涵分析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可从三个层级来理解,一是“量态”,指弄清楚要测量事物的哪个方面的特征或者属性;二是“量标”,指用什么标准来测量这个事物的特征或属性;三是“量值”,指测量结果是多少。下表就量感核心素养进行概念解读、内涵细分与内容对标。 (二)本课时空间观念内涵分析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和结构。本课其内涵细分为3个方面。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观感知面的含义、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量感。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剪拼法,数方格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比较面积的实例,经历选择面积单位测量面积、比较面积的过程和方法,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量感。 教学环节 一、出示课题,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老师想为照片选择一个相框,哪个比较合适呢? 小结:相框有大有小,同学们根据照片表面的大小选择了合适的相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与“面”相关的知识。 二、基于标准,三探面积 (一)体验感知“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 师:照片的表面有“面”,请同学们从身边的物体中找到一个面,并把它摸出来。 评:你找到了……表面的一个面。(引出物体的表面:体→面,学生如果找到的是较大的面就指一下,不摸;如果学生找到的是较小的面,尤其是数学书这种就摸一摸。) 师:摸一摸,这个面长在哪里?还有不一样的“面”吗? 师生一起来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除了你们找到的面,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面。如:这是树叶表面、安全标志表面……面说得完吗?(贴板书:树叶面) 师:面到处都是,无处不在。刚才我们找的都是物体的表面。(贴板书:物体表面) 师:这两个物体的这个表面哪个大?(巧克力盒的表面大、橡皮擦盒的表面小) 师:如果将这两个物体的表面请到黑板上是什么样的?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圆形、爱心形:面→形) 师:这两个图形的面在哪里?谁来涂一涂? 师:刚才他们把粉笔变成小刷子快速图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学习单的第1题也来涂一涂下列图形的面。 师:观察他们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他们不给角涂色呢?(角不是封闭,面不能确定) 师:在数学里像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