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 元 归 纳 总 结 一、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1.区位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性小,工程造价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 (3)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3.资源条件: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为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条件: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例1】 中老昆万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市与地处中南半岛的老挝万象市的客货混运铁路。此线路全长1035千米,桥隧占比76.5%,时速设计较低仅为160~200千米/时,沿线车站呈现“一站一景”的建筑风格,如普洱站以“茶马古道,云滇驿站”为设计理念,以茶元素、茶文化为内核,被誉为“一座透着茶香的车站”。据此完成(1)~(2)题。 (1)中老铁路桥隧占比高,主要是为了( ) A.节省建设成本 B.运行平稳安全 C.缩短施工时间 D.降低工程难度 (2)中老铁路时速较低可能是因为( ) A.沿线站点稀疏 B.沿线地形单一 C.客货混合运输 D.单线里程较长 (3)中老铁路沿线车站呈现“一站一景”的核心目的是( ) A.提升服务质量 B.增加旅游景点 C.彰显地域文化 D.展现先进技术 (1)B (2)C (3)C 解析:第(1)题,中老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为了保证铁路运行平稳安全,桥梁隧道占比高,减小铁路线路起伏,B正确。建设大量的桥梁隧道,会增加建设成本,增长施工时间,增大工程难度,A、C、D错误。第(2)题,据材料可知,中老铁路为客货混运铁路,铁路线路既开行旅客列车,又运行载货列车,降低运行时速,保证客运和货运安全,C正确。沿线站点稀疏并不会导致铁路运输速度较慢,且如果考虑沿线站点稀疏,列车停靠的次数较少,其平均时速可能相对较高,A错误。中老铁路沿线地形复杂,并非单一,B错误。单线里程长短与运行时速关系不大,D错误。第(3)题,中老铁路沿线车站呈现一站一景,每个车站都突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目的是彰显地域文化,而不是展现先进技术,C正确,D错误。每个车站都以当地的独特地域文化为设计特色理念,对服务质量可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不是核心目的,A错误。车站本身并不是旅游景点,其目的并非为了增加旅游景点,B错误。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含义 循环经济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资源利用方式 环境友好方式 原则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目的 经济活动生态化 2.应用 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环境效益 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经济效益 改造技术,调整工业结构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