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30000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213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 cover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国家公祭的历史史实,把握文章观点; 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坚定信念和立场,爱好和平与正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国家公祭的历史史实,把握文章观点; 难点: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视频短片导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思考国家举行公祭的原因。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交流 结合视频谈谈,国家为此举行公祭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悼念同胞、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部分可以适当进行朗读指导,比如对日本右翼分子的强烈批判等) 集体朗读课文,圈画出举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原因的语句: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 “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点明新闻事件及目的 板书: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再读课文,明确本次国家公祭的原因: 2节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年纪念,时间特殊,历史没有被忘记 3节 “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 “日本右翼还在不断找各种借口……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日本右翼势力否认、篡改历史的行为,威胁着世界和平———历史不能被忘记 教师引导:4节 “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点明立场:日本右翼势力的妄想定然破灭 板书:历史需要被牢记 课文第5、6节介绍“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有什么作用? “恐怖之城”———和平之城”:和平的珍贵与美好,我们要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板书: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研读课文,把握文体特征 本篇新闻报道和前面几篇的新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对新闻事实报道很少,主要是发表对新闻事件的议论 由此引入“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出示表格(消息、特写、通讯),补充有关新闻评论的相关信息 消息 特写 通讯 评论 定义 以简洁的语言迅速传播新闻事实 电影特写式的新闻片段 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实 对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典型片段(横剖面) 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 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时效性 强 一般 弱 强 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为主 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以议论为主 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钟声”———《人民日报》的笔名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