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调》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欣赏,认识并了解我国赣南等地区的音乐艺术作品,能够对当地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准确学唱斑鸠调的旋律和歌词。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并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们先来举行一个唱唱我喜欢的民歌的小型民歌交流音乐会好吗?前些阶段,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唱一唱你喜欢的民歌,你们都去做了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赣南地区的民歌,你们想听一听吗? 二、学唱歌曲《斑鸠调》 1、初听歌曲: 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表现的是怎样的音乐形象 教师:这首歌是赣南客家民歌《斑鸠调》,原名《上山调》 是流行于赣南的客家民歌,曲调原是赣南的一首茶歌。 2、再次聆听,想一想: 1)它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2)是重唱还是齐唱? 3)这首歌可以分为几段 4)它属于什么调式? 3、学唱歌曲,填词演唱2至3遍,学生随着琴声试唱歌谱,然后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思考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四、小结下课。(
课件网) 斑鸠调 目录 歌曲简介 歌曲欣赏 歌曲学习 课堂总结 歌曲简介 《斑鸠调》是江西赣南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歌曲曲调欢快活跃,因为歌词头一段以"斑鸠鸟"为引题,故称《斑鸠调》。 斑鸠调 灯歌 江西灯歌是载歌载舞的民歌体裁,有节庆歌舞曲或在某种民俗活动中演唱的歌曲。传统民间习俗的集中体现是所谓“花灯会”,这在江西各地都非常盛行。每逢新春佳节,形态各异的灯彩,载歌载舞的唱灯、跳灯、舞灯、耍灯等演出活动,把节日装点得一片欢腾,喜气盎然。 歌曲简介 歌曲简介 江西地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风景秀美、气候温暖,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江西赣南地区盛产采茶歌曲,《斑鸠调》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采茶歌曲流行于中国的南方地区,那里山多、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以该地区盛产茶叶,在江西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 历史背景 歌曲欣赏 歌曲欣赏 花腔版 练声: 视唱旋律 要求:腹式呼吸,利用腹部的 力量让歌唱具有弹性 歌曲学习 练声: 视唱旋律 要求:把握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 歌曲学习 练声: 要求:深呼吸缓慢吐气;歌唱的连贯、流畅 长音:三拍半 长音要唱几拍? 歌曲学习 跟着钢琴视唱旋律,思考: 歌曲中,是否7个基本音都有出现?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 没有出现fa和xi--歌曲的旋律写作运用了民族五声音阶 do—re—mi—sol—la 宫 商 角 徵 羽 结束音是sol--歌曲是民族五声徵调式 民族五声调式的旋律写作手法,凸显了民歌作品的民族韵味 歌曲学习 请你找一找: 作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句是哪一句? 歌曲的旋律用了“重复”的创作手法 歌曲学习 视唱主题旋律,思考: 乐句的情绪是怎样的? 哪些节奏的频繁运用给你这样的听觉效果? 前八后十六 连续的十六分音符 前八后十六 连续的十六分音符 具有赣南地区风格特点的特色旋律音 歌曲学习 师生互动范唱! 思考:歌曲表现了一幅怎样的音乐画面? 春暖花开,春回大地,虫鸟争鸣的欣欣形容的音乐画面。 歌曲学习 加词演唱并思考: 除了拟声词,作品中还出现了哪些“特别”词? 方言 衬词 歌曲学习 对比聆听,思考:衬词和方言在歌曲中的作用有哪些? 是作品情绪、情感的延续 体现了歌曲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韵味 歌曲学习 完整演唱歌曲主题旋律,思考:怎样才能唱好衬词? 你能尝试唱好衬词吗? 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下滑音 歌曲学习 音乐的情感处理: 思考:我们怎么才能把歌曲唱的更好? 听一听,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