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84827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0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十一月,其二,大作,风雨,四日
  • cover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 2.深情诵读,感受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深情诵读,感受诗人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发展到宋代,出现了这么一位诗人,是继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之后,最伟大的超一流的诗人,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留存下来的也有九千多首,其中成就最高、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爱国诗,激励了后代无数的志士仁人,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陆游) 我们小学学过他的一首诗 示儿 (投影),谁来背诵(真棒),全班一起背诵。 这是陆游的临终遗嘱,也是他的生命绝唱,在这个人世,他唯一牵挂不下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是那个在金兵铁骑蹂躏下的国家。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爱国诗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读准一首诗 1.同学们,诗歌的学习,我们首先要读准它的字音,读出它的节奏,下面就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三遍。 2.刚才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呢?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你再来试试看。 3.下面让我们一起齐读一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起。 三、读通一首诗 1.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但是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这首诗写的什么意思呢?接着,我们再去读读这首诗,结合文下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如有疑问,组内可以交流一下。 2.你认为他理解的怎样?有没有不同意见?还有谁有补充的? 3.再请一个同学完整的说一下诗意。 预设: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我拖着衰老的躯壳卧病在床,但我不为此感到哀伤。 国家的边疆可还好?我日日夜夜都在挂念。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窗外风雨呼啸, 在梦中,我又回到战马嘶鸣的浴血战场。 四、读懂一种情 1.我们知道, 示儿 是他的临终绝笔,通过刚才诗意的理解,你估计一下,这首诗歌写于他多大年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僵(68岁) 2. 师阐述:此时诗人已经68岁,空有一腔为国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壮志,可惜,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沉湎享乐,面对强敌只知道妥协求和。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闲居山阴,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心潮难平,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歌。 接着,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预设:僵卧孤村:年老体弱,衰老,孤独; 不自哀,为国戍轮台:忘我爱国; 尚思:坚定不移,年老志壮; 戍轮台,铁马冰河:抗金战士(陆游十年学诗,四十年学剑,搏杀老虎,深入敌营,获取情报)。 3.背景陈述:陆游生长在一个国破家亡的动荡年代,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北宋灭亡,陆游耳闻目睹了金兵南下给大宋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成年后的陆游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征战疆场,回复中原,报效国家二十岁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大志;随着年华的不断流逝,他豪迈的唱到:“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他八十一岁高龄时仍然慷慨高歌“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直到弥留之际,仍只以国事为念,留下了千古感人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见陆游的爱国情感坚定不移,至死不渝。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陆游的这种爱国情感呢?小组交流一下并尝试演练,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预设:一组展示,一组点评,一组挑战,配音齐读。 明确朗读技巧:“僵卧孤村”是深沉、无奈,“不自哀”感情由悲而壮。“尚思为国戍轮台” 坚定不移,慷慨激昂的语气;第三四句读得激昂。 五、模拟心情日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