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拟机器人》教学设计 课题 设计模拟机器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课标分析 五年级主要以身边的算法为载体,使学生理解利用算法求解简单问题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算法思维的习惯,并通过实践形成设计与分析简单算法的能力。 信息意识:针对简单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准确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过程,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 计算思维:在理解扫地机器人用途的基础上,根据生活中不同场景的需求,分析清扫机器人的工作流程设计,并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和算法实现过程,能使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描述机器人的清扫流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在学习作品创作过程中,利用恰当的数字设备规划方案、描述创作步骤,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算法的设计,使用Mind+软件进行呈现。在反思与交流过程中,对扫地机器人作品进行完善和迭代。 信息社会责任:了解算法的优势,体会算法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身边的算法,能根据生活中的需求获取、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这节课让学生通过针对生活中具体场景的需求,规划机器人的功能,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机器人的功能和算法实现过程,初步建立算法意识,体会算法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设计一款多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并体验使用Mind+软件呈现。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科技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求知欲,他们热情、活泼、勇于探究。小组合作能力比较强,能通过问题进行分析或者团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案。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不同场景的需求,思考扫地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及外形设计。 2.根据需要设计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方式,能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体会算法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用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算法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完成扫地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及外形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到机器人完全是为满足的实际需要而设计。 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分析扫地机器人的外形及功能,设计多功能机器人。 难点: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和算法实现。 教学策略 “导探创评”四环项目教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 课前 准备 教学媒体 课件、素材、导学案、Mind+体验程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项目导入 让学生现场体验扫地机器人在教室的清扫过程,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明确本节课的项目任务,引出课题。 二、项目分析: 想一想,要设计一个这样的机器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外形,功能,工作流程 三、项目探究: 出示机器人正前方有垃圾的图片出示引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机器人的工作流程。 微项目一:直行清扫较简单 机器人直行清扫流程。 1.请根据观察,填写表格 清扫方式清扫流程直行清扫保持直行 学生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清扫流程。 按照我们填写的流程,机器人能把垃圾清理掉吗?我们通过程序模拟验证一下吧。 2.通过程序模拟验证 让学生体验使用直行清扫的思路设计的程序“机器人模拟程序一”,运行查看结果。 3.流程图梳理思路。 由交流分析和程序体验过程,理清思路,小组合作完成流程图的填写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磁条上台板贴展示讲解自己的流程图 (体现小组合作,多人合作展示) 引导学生说出流程图所使用的控制结构 (顺序结构) 微项目二:避障清扫有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