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四季更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四季更替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发展学生提出猜想、逻辑推理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发展表达交流的能力。 责任态度:认识人类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重要意义,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改善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探究四季更替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往往包含着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这是一个表现什么的视频?这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夏天烈日炎炎,荷花飘香;秋天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虽然这四个季节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年复一年,它们也是有规律的,你发现它们的规律了吗?这四个季节每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不断循环出现,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四季更替。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8课《四季更替》。 二、探究活动,揭开真相 (一)提出问题 师:你们感觉一年四季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生:温度不同,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 师:温度主要和谁有关? 生:太阳。 师:四季更替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二)大胆猜测 1.学生大胆猜测(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按顺序做板书。) 2.师生梳理猜想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动脑思考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逐一分析。 (1)讨论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那么一天中就会有几个季节吗? 小结:这个观点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冲突了,说明地球的自转不是形成四季更替的原因。 (2)讨论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的观点。 师:如果四季更替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那么你认为距离近是夏季,还是距离远是夏季?距离近→温度高→夏季,反之为冬季。请看科学家为我们提供的一组信息。师:现在大家认为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近吗?生: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三)设计方案,模拟实验探究四季更替与太阳的照射角度的关系 1. 联系生活实际:一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中午与早晚相比,中午温度高,早晚温度低。中午的太阳在天空的什么位置?阳光是怎样射向地面的?太阳在头顶上,近乎直射(在科学上我们称之为太阳直射);早晚阳光是怎样射向地面的?斜着射向地面。(在科学上我们称之为太阳斜射) 2. 实验一:探究直射、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直射,照射面积小,热量集中;斜射,照射面积大,热量分散。 3. 实验二:探究直射、斜射温度的高低直射和斜射时的温度到底如何?想不想测一测? 师:为了加快实验的速度,老师为你们准备了 3盏 75瓦的取暖灯,还准备了三张和刚才一样带不同角度标识的木板,那你们打算怎么设计这个实验呢? 生:把三盏灯分别固定在 90度 60度和 30度的位置,并沿半径照向同一相对位置。用什么来测温度呢?温度计。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温度传感器,它非常灵敏,每两秒钟就可以更新一次温度。我们应该把它的感温探头固定在哪里? 生:光源照射的黑色圆片处。 注意:实验开始前,要等待三个温度传感器温度基本相同时,同时打开三盏取暖灯的开关。 结论:直射:照射面积小,热量集中,温度高。斜射:照射面积大,热量分散,温度低。 4.观察图片:夏季正午的太阳在天空的什么位置?阳光是怎样射向地面的?近乎直射。冬季正午的阳光是怎样射向地面的?斜射。 推测:以北半球为例,如果太阳直射,温度高,为夏季;如果太阳斜射,温度低,为冬季。四季的形成与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那又是什么原因引起太阳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有时直射、有时斜射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