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溶 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设疑激趣 1.认识饱和现象。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 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全部溶解 有部分未溶解 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量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一定量溶剂和该种溶质。 强调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可以,如在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蔗糖,可以照样溶解 (1)实验探究一 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等溶解后,再加5 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然后再加入15 mL水,搅拌,观察现象。 2.判断是否饱和方法 操作 步骤一: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步骤二:再加5 g氧化钠,搅拌 步骤三:再加15 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烧杯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 mL水能完全溶解5 g氯化钠 20 mL水未能完全溶解10 g氯化钠 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物质溶解 【结论】 该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①往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颗粒,搅拌后,观察氯化钠颗粒是否溶解。如果溶解了,证明原来不饱和;没有溶解,则证明饱和了。②当溶液中本身有晶体时,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步骤三得到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呢? (2)判断方法 (1)实验探究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止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3.将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mL水充分搅拌 (1)硝酸钾不再溶解 (2)加热后全部溶解 (3)冷却后又析出固体 硝酸钾全部溶解 硝酸钾仍有部分未溶解 3、相互转化 溶液是否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结论 大多数: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降温、加溶剂 特殊溶质:Ca(OH)2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2)转化方法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讨论 4、浓溶液和稀溶液 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是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相对多少来分的。 浓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稀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熟石灰较难溶于水,则一定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举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结论: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关系怎样? 讨论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结论: (1)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 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①往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颗粒,搅拌后,观察氯化钠颗粒是否溶解。如果溶解了,证明原来不饱和;没有溶解,则证明饱和了。②当溶液中本身有晶体时,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