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3114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课时作业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2612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十,课时,九年级,人教,化学,学年
  • cover
专题训练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 A B C D 2.(跨学科)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稀盐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检验气密性后,在t0 s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2 s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s时注入的溶液是稀盐酸 B.t1 s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t1~t2 s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 D.t2 s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3.用如图实验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实验1,已知: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 (1)实验1,为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观察到乙中气球变鼓的程度小于甲,集气瓶乙里应加入          。 (2)写出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2,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4.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填字母)。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你认为图2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填字母)。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 5.某班同学进行“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实验”主题复习。 (1)实验①:用三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其中纸花变红的是     (填“Ⅰ”“Ⅱ”或“Ⅲ”),实验①的结论为           。 (2)实验②: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实验③: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先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打开弹簧夹并注入    (填一种试剂),产生的现象是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4)验证“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实验”的思路一般有两种:a.验证反应物之一消失;b.验证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①②③中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  (填序号)。 6.为探究不同物质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某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对照实验。 (1)第一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A、B探究不同碱溶液吸收CO2的效果。 已知20 ℃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 g,Ca(OH)2的溶解度为0.165 g。 20 ℃时分别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快速推入集气瓶。观察到集气瓶B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压强传感器测定数值如表: 序号 推入液体后压强/kPa 最终压强/kPa A 106 6.2 B 106 103.8 ①集气瓶A压强下降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②吸收CO2效果更好的是        [填“饱和NaOH溶液”或“饱和Ca(OH)2溶液”]。 ③某同学推测,碳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依据的现象是   。 (2)第二实验小组分别用50 mL水和50 mL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液,实验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 ①曲线    (填序号)表示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②如果补充用50 mL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预测实验结束时曲线可能经过    (填“a”“b”或“c”)点的位置。 【详解答案】 1.A 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由于装置内并未形成压强差,故无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