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教材(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1.《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洗砚”、“乾坤”,理解“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等词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墨梅》大意,体会“清气”这一文化意象,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淡泊名利处世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通过吟诗咏梅的方式,品读古诗中梅花的形象,加深对梅花清香淡雅的印象,使学生爱古诗词、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懂《墨梅》的诗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感悟清清白白生活、淡泊名利处世的高尚情怀,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预习单、硬笔书写纸、《墨梅》楷书/行书书法作品、PPT、板贴。信息技术 2.0应用:视频展示、评价量规、企业微信班级圈点赞评选。 教学过程: 一、以“梅”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梅花有疏影横斜的风韵,清雅宜人的幽香,它与世无争、乐观谦虚(课件播放“诗配画”视频),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梅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王冕,学习他的墨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梳理“三种梅” 1.欣赏王冕所画的水墨画:《梅花图》,引出题写在画作上的古诗《墨梅》。师配乐范读后生配乐(古琴)齐读,读正确。 2.认读生字。 (1)结合文房四宝识记、理解“洗砚”的“砚”。 (2)结合注释理解“乾坤”:天地间。乾为天,坤为地。 3.再读古诗,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律。(个读、推荐读、齐读) 4.梳理诗中隐藏的三种梅花: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个别汇报交流、齐读展示)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那么,如何在启课的板块设计整体感知?不同年段、不同文本需要不同的方法。通过一道三种不同梅花的连线题,给出认知支架,带领学生轻松完成对诗意的初步理解。 三、精读品味,理解“三种梅” (一)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 1.指名读家中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1)强调这是谁家的梅花,如何读?指导:“我家”读重音,读出自豪之感。 (2)强调我家的梅花种在哪,如何读?指导:“洗砚池头”读重音。 2.借助注释和拓展视频资料,理解“洗砚池”这一典故: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谈话交流后明确:洗砚池作为一种意象,已经成为读书人勤奋、刻苦的象征。王冕把自家的梅花种在洗砚池头,表明他要学习王羲之的勤奋、刻苦。 3.拓展对比诗句,感受学画之苦。引导读:孩子们,学画、学书法都是很苦的,练着练着,腰酸了,练着练着,背疼了,练着练着,手麻了......真的不好玩啊!好玩的事你们知道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课件出示,师生合作读) 4.说话练习:当......时,洗砚池仿佛在对王冕说......理解“洗砚池”是王冕立志向书圣王羲之学习的象征,也是王冕立志学画并最终成为“画梅圣手”的见证。 5.指导朗读,读出“洗砚池”对王冕的鼓舞和照亮。 【设计意图】“家中梅”一句的玄机在“洗砚池”,洗砚池的典故来自王羲之。由王羲之习字之刻苦自然过渡至王冕学画之刻苦。“洗砚池”正是本课中的第一处德育元素。但是,生硬的说教绝非教育的上策,“当......时,洗砚池仿佛在对王冕说......”的想象说话练习,当孩子们变身为劝说者,而非被规训者,他们对“刻苦坚持”的认识是主动、积极的,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口语表达训练、古诗复习又自然融入其中,一举数得。 (二)知人论世,品读“画中梅” 1.齐读画中梅———朵朵花开淡墨痕。 2.理解“淡墨痕”。 (1)本义: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墨痕。 (2)诗是一幅画,画在诗句中,也在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