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1111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定义: 在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 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溶解度。 溶解度四要素: 温(一定温度)、饱(达到饱和)、百(100 g溶剂 )、克(单位是克)。 一定温度 100g 饱和状态 质量 知识精讲 2.意义: 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其含义为_____ _____。 3.t ℃时,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P%)的关系: P%= _____。 20 ℃时,100 g水 中最多溶解36 g NaCl ×100% 4.影响因素: (1)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2)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___。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_____,如_____。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如_____。 KNO3 不大 NaCl 减小 Ca(OH)2 5.物质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20 ℃): 注意 物质溶解性应利用20 ℃时的溶解度判断,其他温 度时的溶解度无法判定。 6.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①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如图):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 得到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 变化的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Ⅰ.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如A点表示物质N在T1 ℃时的溶解度为a 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如C点表示物质M、N在T2 ℃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c g。 Ⅱ.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的趋势,如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Ⅲ.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D点表示 T1 ℃时物质N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如D点表示T1 ℃时物质M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固体。 ③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温度不同无法比较)。 c.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 d.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e.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 f.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用_____、_____下 1体积水_____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 注意 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气体溶解度一般按体积计算, 固体溶解度按质量计算。 一定压强 一定温度 最多 2.影响因素: (1)内因:气体的性质。 (2)外因: a.温度: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___。 b.压强: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___。 小 大 结晶 1.定义: 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溶液中以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种类: (1)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的物质,如 _____。 (2)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的物质,如 _____。 饱和 晶体 不大 氯化钠(NaCl) 较大 硝酸钾(KNO3)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典例1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100 g水溶解36 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 ℃时,100 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 g食盐 C.20 ℃时,把136 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 g食盐 D.20 ℃时,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C 经典例题 变式1 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 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6∶1 C.溶质∶溶剂=1∶6 D.溶液∶溶剂=5∶4 溶解度曲线 典例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M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甲、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