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48669

6.1聚落与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488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聚落,环境,同步,练习,答案,教版
  • cover
6.1聚落与环境同步练习-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自然环境决定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下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民族的生活场景( )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B.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 C.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 2.非洲典型的民居是( ) A.帐篷 B.茅草屋 C.高脚屋 D.窑洞 3.干旱地区聚落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贫乏 B.交通不便 C.水源缺乏 D.温差大 4.下列传统民居中,能反映山西省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 ) A.冰屋 B.高架屋 C.窑洞 D.蒙古包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下列关于这样“人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B.空气质量很差 C.非常富裕 D.聚落的规模可能不大 6.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各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几种搭配中不能正确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 A.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东南亚———高架屋 7.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用水方便 B.交通便利 C.气候温和湿润 D.地形崎岖 8.读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地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该地区大多数人讲阿拉伯语。 B.B图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建筑。 C.信仰基督教的教徒经常在C地参加宗教活动。 D.信仰佛教的小明经常在D地经常诵读《圣经》 9.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窑洞 D.吊脚楼 读图完成10-11题。 10.B处的传统聚落是( ) A.帐篷 B.高脚屋 C.窑洞 D.冰屋 11.造成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位置不同 B.纬度位置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形、地势不同 二、判断题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主要形式 ( ) 13.山区的聚落往往沿山麓、河谷延伸成条带状。____(判断对错) 14.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判断对错) 15.下图所示房屋建筑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16.某聚落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该类聚落叫村庄。( ) 三、填空题 17.聚落的形态: (1)在平原地区呈 状。 (2)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 状。 18.下图为“亚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的景观”。 推测甲、乙两地区降水量的状况,并说明理由。 19.乡村聚落: 、牧村、 、山寨等,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打猎等生产活动。 20.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 和 ,统称聚落。 21.世界上的聚落的形态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_状,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状。 四、解答题 22.聚落的形态 (1)含义: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 。 (2)形式: 和 。 (3)聚落的发展演变: 、 、 (4)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项目 城市 乡村 项目 城市 乡村 人口密度 交通方式 多种多样 简单 经济特点 为主 为主 聚落规模 住房结构 以 为主 以 为主 (5)聚落与环境 地区 居民特点 主要目的 寒冷地区 墙体厚实、窗户较小,有的还装有双层玻璃 抵御 屋顶大多高耸 利 下滑 湿热地区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通 、散 、排 东南亚 底层架空、不住人 防潮 北非和西亚 屋顶大多平顶 干旱 ,可晾晒东西 墙体厚实、窗小 隔 、防 (6)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充足的 、肥沃的 、便利的 、丰富的 等。 23.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 聚落的特点,图二反映了 聚落的特点。 (2)图三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