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53873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 21 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617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 3.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等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 5.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初步具备了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对于学习文言文学习不再那么陌生和畏惧。但由于知识储备还不是很多,再加上本课文字障碍比较大,所以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本文是一个故事较为生动典型,学生很有兴趣。可以采用朗读,合作探究,表演等方式来完成。对于伯牙破琴绝弦这个行为及知音的理解可能略有难度,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困难。不可枯燥讲解,要让学生作一定理解即可。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琴声入文,揭题释题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在优美的古琴乐曲中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引人入境,舒缓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抓住课题的易错字与难理解的词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 2.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 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学习任务二 初读感知,了解知音故事 (设计意图:文言文简洁凝练。读好语气词和停顿,不仅能体验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意的初步感悟。) 1.(出示学习提示)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这是一篇古文,先自己大声读一读,读准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文言文非同一般,还要读出停顿、节奏,请你试着借助下面的注解,想想意思再读读,看怎么停顿较合适。 (3)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提示:“少选”的“少”读shǎo,不要读成shào;“汤汤乎”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中的“乎”。 (4)全班齐读课文。 学习任务三 借助注释,知晓文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图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而读懂文言文的大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2.交流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1)教师引导: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交流。 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 (课件出示) 善哉乎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