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66741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11《有趣的碰碰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31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五四,科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
  • cover
《有趣的碰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列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例子。 科学思维: 能合理用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判断信息,对势能与动能的能量转换进行正确的描述。 探究实践: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动能、势能的存在以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分析动能、势能的相互转换现象。 态度责任: 能感受自然界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奇妙之处。保持对能量转换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生活中存在各种能量的事例。 教师:碰碰球、玻璃球、一次性纸杯、宣纸、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效果评测 课前 学生搜集生活中存在各种能量的事例。 教师在学生列举事例时及时跟进口头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考同学们:说出下列现象中存在什么能量? 2、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呢? 1、生观察图片,说出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敲击鼓面产生的声音具有(声能)、通电的电磁铁具有(磁能)。 2、学生结合实际列举生活中的能量:比如光能、太阳能、热能、风能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对能量形式的认识情况,同时检测以前的科学知识学习情况。 二、玩游戏初步认识势能、动能 1、找一名学生,老师指导他玩游戏:玻璃球击穿蒙杯口纸。 2、师提出新的能量名称:被举高的玻璃球具有了势能,同时在下落过程中产生了动能。 1、一生在讲台前做游戏,其余同学观察:玻璃球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及纸杯上宣纸的变化。 2、学生分析宣纸是被小球的什么能量击破的?从而认识到势能可以转为动能。 通过学生回答,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三、趣玩碰碰球,深入探究1、活动一:初探碰碰球教师出示碰碰球,引导学生小组内玩一个球,思考三个问题:拉起的小球与其他小球相比,能量有变化吗?松开手后,拉起的小球有变化吗?其他小球呢?被撞出的小球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通过学生汇报分析得出:势能和动能相互转换。 2、活动二:碰碰球的多种玩法(1)师提出问题:碰碰球还有其他的玩法吗? (2)引导学生小组代表描述碰碰球的其他玩法,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玩法 (3)教师给出温馨提示后,巡视小组玩碰碰球的情况,尤其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 (4)引导学生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及时做出评价。总结出: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换,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系。 (5)引出“禁止高空抛物”,引导学生从能量转换角度来分析,并从数据上让学生知道高空抛物的危害是巨大,要从自身做起,不高空抛物。 学生小组内,玩碰碰球的一个小球,简单玩,思考,分析现象:拉起的小球具有了势能,松手后小球向下运动,势能转变成了动能,其他小球没有变化,被撞出的小球的能量来自于拉起的小球。进而通过老师及动画得出结论: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学生小组讨论碰碰球的其他玩法 (2)学生小组代表描述碰碰球的其他玩法,可能会有:小球的数量不同、或者是拉起小球的高度不同等玩法。 (3)学生小组内选择一种玩法,进行探究式实验,并及时记录。 (4)小组代表边演示边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问。 (5)学生用能量转换的知识来分析“禁止高空抛物”的原因,并通过数据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巨大危害,从而树立不高空抛物的意识。 通过学生回答,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1)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小组讨论情况,给与意见或做出评价。(2)教师尽量引导学生描述清楚玩法,对学生的表述要给与鼓励。 (3)及时对学生的操作、分析进行指导,让学生正确实验。 (4)学生在汇报之后,请其他小组及时评价,教师随时引导,总结。 (5)从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