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 目录 壹 新课导入 贰 知识探究 叁 拓展延伸 伍 达标测评 肆 回顾总结 陆 文化传统 壹 新课导入 课前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贰 知识探究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写作背景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知人论世 字音字形 论语(lún) 愠(yùn) 曾子(zēng) 吾(wú) 三省(xǐng) 传不习(chuán) 逾(yú) dài(殆) dān(箪) gōng(肱) 博学而dǔ (笃)志 词句积累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不积跬步 (三)一词多义 1.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动词 温故而知新 得到,动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 2.可以: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动词 3.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译,助词 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 其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 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 学而时习之并且,表顺承 (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 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不积跬步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 点拨: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点拨: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即“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拨: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六)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4.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5.富贵浮云: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6.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