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71720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章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4090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版,五四,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章节
  • cover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章节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 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2.(3分)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 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 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 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3.(3分)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3分)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些水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脱离周围水分子的引力,从而脱离水面飞向空中。下列过程中与上述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冰雪消融的过程 B.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 C. 自然界中雾的形成过程 D. 用酒精擦拭皮肤为高烧病人降温的过程 5.(3分)在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来判断地震的方位 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 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6.(3分)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 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 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7.(3分)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有耳罩 8.(3分)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 蜡 玻璃 沥青 B. 蜡铝 玻璃 C. 冰铁 铝 D. 冰铁 沥青 9.(3分)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被一些动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 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蝙蝠 1000~120000 海豚 150~150000 猫 60~65000 大象 1~20000 A. 蝙蝠 B. 海豚 C. 猫 D. 大象 10.(3分)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 11.(3分)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12.(3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 正在消融的冰花 B. 草叶上的露珠 C. 铁丝网上的霜 D. 洁白的雾凇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13.(5分)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伴奏优美的乐曲。演奏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