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课题】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学习目标】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和磁化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5.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体的南北极和磁场分布情况。 【学习重点】 1.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的存在。 【学习难点】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向、强弱和分布。 【教学器材】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若干、玻璃板、铁屑、曲别针、大头针、一元硬币、铜块、铝块、钢尺等(演示实验用1套,学生实验每组一套) 【新课导入】 问题引入: 公元843年,在没有航标、没有明确航道的大海上, 一艘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一些聪明的中国人利用手中的罗盘指示方向,开辟了从浙江温州到达日本值嘉岛的航线。是什么神秘的力量驱动着罗盘,让它指示方向 【板书课题】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新课学习】知识点一 磁现象 罗盘即平常我们说的指南针,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 (27一约97)在《论衡》中有关于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的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图是一种司南的模型,它是把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一个水平光滑的“地盘”上制成的。 【演示1】用一条形磁铁分别去靠近回形针、 陶瓷制品、塑料制品、1元硬币、铜螺帽等,然后观察现象。 现象:磁铁能够吸引回形针和1元硬币,不能吸引陶瓷和塑料制品 天然铁矿石具有吸铁的性质。现在人们利用磁铁矿石、钢及人工合成材料,根据不同需要制成各种形状的磁体 一、磁现象 1. 磁性和磁体 ① 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②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演示2】把细铁屑或大头针均匀地撒在一张白纸上,将条形磁体平放在铁屑中,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观察磁铁两端及中间部分吸引铁屑的多少。 现象:磁体两端吸引铁屑最多,中间很少。 磁体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 2.磁极 ①磁体上吸铁能力最强的两个部位叫磁极。 ②南极与北极:能够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极。 【演示3】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用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S极和N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论。 现象:同名磁极靠近时相互排斥,异名磁极靠近时互相吸引。 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 【演示4】拿一根磁体去靠近或接触回形针。 现象:磁铁吸引回形针,有一些回形针也相互吸引。 ①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播放视频】磁化 ②物体被磁化后的磁极规律:被磁化后靠近磁极的一端为异名磁极。 ③磁性材料:能够被磁化的物质大多数是含有铁、钴、镍的合金或氧化物,叫做磁性材料。 ④磁化的危害:(1)机械手表被磁体磁化后,走时不准;(2)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被磁化后,色彩失真;(3)银行卡被磁化后失效。 ⑤磁化的方式:(1)将能够被磁化的物体放在强磁体周围;(2) 将能够被磁化的物体放在强电流周围;(3) 用磁体的南极或北极,沿被磁化的物体向一个方向摩擦几次。 ⑥消磁: 通过撞击、煅烧等手段使磁体失去磁性,是磁化的逆过程。 【课堂练习】 【例题1】(2025年贵州中考题)如图所示,为判断一根铁棒是否有磁性,用铁棒靠近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小磁针进行检验,当出现以下哪一现象,便能证明铁棒有磁性【 】 A. 将铁棒一端靠近小磁针N极,N极被排斥 B. 将铁棒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