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93628

古代诗词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1-17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1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代,诗词,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高教
  • cover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梅利珍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积累文化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谁的作品啊? 对,他就是南宋时的辛弃疾,他是一名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有一个人,他是一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是他一生的牵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了解这位英雄的真性情。 二、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他属于豪放词派,与苏轼并称“苏辛” 。 2.了解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他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 释题 ①永遇乐,词牌名;②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 名,即今江苏镇江; ③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 江东北的北固山上。④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 三、整体感知 初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感受英雄的悲情。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1误读为 fu )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划出朗读节奏并模仿朗读。 四、研读全词,探究思想情感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词,了解词的大致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词,体会词人的 情感。 3.在深入把握词作情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讨诵读方面的要点,学生带着情感美美地读一读。 五、美读全词,感受词作艺术魅力 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章的用典,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及其作用。 (一)初识典故 小组合作探究: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及其用典意图。 讨论后归纳如下 古人 古事 用典意图 表达情感 孙权 建都京口,雄踞一方 叹英雄后继无人 景仰、惋惜 刘裕 起兵北伐,骑士如虎 表建功立业雄心 仰慕、向往 刘义隆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劝为政者勿草率 不屑、讽刺 拓跋焘 率兵出击,建立行宫 谏为政者勿忘本 耻辱、悲哀 廉颇 年纪虽老,尚且能战 望为政者用人才 同情、悲叹 深研典故。 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裕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英雄"、"风流"、"金戈铁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