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7.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2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3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2.(3分)电饭煲煮饭煮熟后,揭开锅盖时往往会有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先熔化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熔化后液化 3.(3分)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气” C.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D. 秋天,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爽 4.(3分)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起雾”是因为发生了( ) A. 液化现象 B. 汽化现象 C. 熔化现象 D. 升华现象 5.(3分)《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 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 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 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6.(3分)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B.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C.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水雾都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水雾都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7.(3分)如图所示,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其中第十一个节气“白露”表示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较大。露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熔化 C. 液化 D. 凝华 8.(3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讲述了铸鼎的方法。用石灰三和土塑造成内模。内模干燥后,在内模上面涂一层约几寸厚的油蜡,在油蜡的上面雕刻出文字和图案。再用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涂在油蜡上约几寸厚,制成外模。等到外模干透坚固后,便用慢火在外烤炙,使里面的油蜡流出,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鼎成型的区域了。慢火烤炙时,油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升华 9.(3分)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水温不断升高 B.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 水沸腾时温度不升高,所以不需要吸热 10.(3分)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度” 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 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3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冰瀑的形成 B. 露珠的形成 C. 白霜的形成 D. 铁块变铁水 12.(3分)我国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 大暑时节冷饮“冒白气” B. 立春时节冰化成水 C. 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雾凇 D. 大寒时节河面冰冻 13.(3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 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 C. 樟脑丸越放越小 D. 冰箱冷藏家的内壁结出“白霜” 14.(3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 有一盆冰水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冰块数量有所减少,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也不变 C. 用嘴对手背哈气和吹气产生的感觉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汽化吸热 D. 夏天架设电线时,要让电线松弛一些,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 15.(3分)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以下说法中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