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8.6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4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物体(点燃的蜡烛)应放在_____厘米处,与物体(点燃的蜡烛)相比,像是_____的(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若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为了使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则应换一块焦距_____10厘米的凸透镜(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4分)小红和家人一起乘高铁去旅行,进站时要进行身份验证,她发现屏幕上的头像较小,不能完成人脸识别,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识别。她了解到屏幕上的头像是通过摄像头内的凸透镜形成的,于是带着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 小红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靠在一起,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 如图甲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上的像是 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形成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变大。 根据以上实验,小红进行人脸识别时,为使屏幕上的头像变大,她应该 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也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 3.(4分)小乐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物距为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为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_____;小乐爷爷戴的老花镜的镜片属于 _____。 4.(4分)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侧。 5.(4分)教室内的投影仪,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使电脑上的文字在屏幕上成像,投影仪形成的是文字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二 、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分) 6.(3分)小川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末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 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不能成像 D. 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像 B. 物体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的像大小一定不变 C. 虚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8.(3分)若凸透镜某次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均为30cm,则当物距变为20cm时,物体经凸透镜将成( ) A. 倒立等大的像 B. 倒立缩小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正立放大的像 9.(3分)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 B. C. D. 10.(3分)近年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修复。从过去“有河无水,有水皆污”,到今天“一泓清水入黄河”,如图所示,这是记者拍摄的一张汾河现状图,下列现象与图片中河面倒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海市蜃楼 B. 杯弓蛇影 C. 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D. 光的色散 11.(3分)用凸透镜观察物体时,通过下列选项中所描述的现象,能推理出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A. 像比物体小 B. 有光线进入人眼 C. 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 D. 像是正立的 12.(3分)如图中,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