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38237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7567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
  • cover
(课件网)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品味语言,明确“知音”的真正内涵,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伯牙鼓琴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琴师,他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一直没有人能听懂。终于有一天,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锺子期。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他们结为莫逆之交。后来子期病故,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哉 zāi 善哉 快哉此风 巍 巍巍 巍峨 wēi 弦 xián 琴弦 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注释: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文意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俊。”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语言描写:通过对锺子期的语言描写,说明了他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他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朗读指导:读好语气词“哉、乎”,读的时候和后面的词语分开,体会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我会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注释: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文意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赞叹)道:“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洋浩荡。”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比喻:把琴声比作“太山”和“流水”,写出了琴声的高妙、动听,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感觉。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意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扯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思考探究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只有锺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的琴声,锺子期死了,意味着伯牙的琴声无人能理解了,意味着伯牙又要像以前一样寂寞和孤独了。伯牙不堪忍受这种痛苦,所以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示对知音锺子期的纪念。可见他俩友谊十分深厚。 主题概括 《伯牙鼓琴》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书戴嵩画牛 苏轼 曝 pù 曝晒 一曝十寒 矣 yǐ 已矣 足矣 锦 jǐn 锦囊 锦缎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注释: 处士:本指有才学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管的士人。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戴嵩:唐代画家。 《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文意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文意 一日曝书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