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25352

2.丁香结 同步练习(无答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5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丁香,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2、 丁香结 一、看拼音,写词语。 1.今年的春天雨丝不断,来得是那样悄无声息。你瞧!在mí ménɡ( )的细雨中,那一簇簇细小的花蕊正卖力地点缀着枝头,和着枝上那cēnɡ cī( )的绿,春天显得不那么dān bó( )。 2.当我走到窗前,一道明亮的光线映入我的yǎn liǎn( )。 透过窗子一看,灯光正照耀 着周老师fú àn( )工作的身影,我的眼眶渐渐mó hu( )了。我huǎnɡ rán( )大悟,原来周老师额头的细纹是这么来的。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生字, 画“√”。 月光下的丁香,白的谦洒,紫的朦(胧 胧),还散发着淡淡的(幽 优)雅的甜香。窗外的芭蕉郁郁葱葱,不时地随风舞动,宛如碧波仙子的衣襟(jīn jīnɡ), 妖(fǔ wǔ)媚动人。 三、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糊———( ) 混浊———( ) 妖烧———( ) 薄弱——— ( ) 四、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 “缀”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 再查 画。“缀”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用针 线等使连起来;②组合字句篇章;③装饰。“点缀” 中的“缀”应选第 种解释;“缀字成文”中的“缀”应选第 种解释。 五、 理解句子, 完成练习。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个句子采用 、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的 。其中“ ”和“ ”两个字赋予了丁香生命和活力,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这里的“积雪”指 ,我们从句中的 “ ”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样写的好处是: 。 六、课文回顾,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 ) 2.作者在文中由丁香想到了衣襟上的盘花扣,主要是说明丁香花很漂亮。( ) 七、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蚯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 下列对选文引用古人诗句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添了感染力, 富有文学色彩。 B.更有力地证实古人不喜欢丁香结。 C.说明丁香结自古以来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 2. 联系选文第三自然段,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会及时行乐。 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懂惯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3.作者认为之所以把丁香称为“丁香结”,是因为: ① ;② 。 4.雨中丁香具有什么特点?想象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5.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用“ ”画出来,并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八、妙笔生花。 课文中提到的“芭蕉不展丁香结”是李商隐 《代赠二首(其一)》中的诗句,原诗是“楼上 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心上人相会的愁绪。请你想象诗歌中的具体画面,把它描绘下来。 九、欣赏诗歌,品味“丁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