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 0 章走近科学 §0.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探索科学的重要方法 观察———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实验———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对照法 2.滚动体运动原理: 锥形体的重心在轴线上,在最低端时与最高端时相比,锥形体重心位置下降,所以锥形体向开口大的一 端运动。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 §0.2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现问题、提出问题 ↓ (前提) ②提出猜想与假设 ↓ ③制定实验方案 (关键) ↓ 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 ⑤得到(初步)结论 ↓ ⑥验证假设(交流讨论) 1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0、3健立健康信息档案 一、长度测量 n 1.科学记数法:a×10 (1≤a<10) n -n 运算:1÷10 =1×10 2.长度进率及换算过程 1km=1000m 1m=1000mm 1mm=1000um 1um=1000nm ②换算过程: 3 大→小:3.2km=3.2×1km=3.2×1000m=3200m(3.2×10 m) 小→大:3.2mm=3.2×1mm=3.2÷1000m=3.2×10-3m 3.测量方法: ①估:估测待测物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的刻度尺 ②认: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量程和分度值. ③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与分度值的刻度尺. ④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 边平行 ⑤读: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得斜视 ⑥记:记下准确值+估读值+单位;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读数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 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累积法; ②替代法; ③化曲为直,———不可伸长(不可有弹性) ④组合法; 5.误差与错误: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操作失误 特点 不可避免,不可消除 可以避免 6.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测量工具的精度 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的不同 改进测量方法 测量者的观察和估读水平 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删除错误数据) 二.温度测量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2.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将不易观察的温度转化为易观察的长度 3.使温度计更精密的方法: ①使玻璃泡变大 ②换更细的玻璃管 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0℃ 水的沸点———100℃ 4.绝对零度:0开尔文 绝对零度达不到 5.测量方法 ①估、认、选:估测待测物体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注意分度值 ②放:将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于液体中,不可接触到容器底部与侧壁 ③读:待示数稳定后进行读数;温度计不可取出读数,保持在液体中读数;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不可俯视或仰视。(俯大仰小)简便记忆:(虎大羊小) ④记:靠近哪条读哪条,不需要估读. 6.温度计与体温计 温度计 体温计 量程 -20℃~110℃ 35℃~42℃ 分度值 一般为1℃ 0.1℃ 有无“缩口” 无 有 可否测室温 能 不能 可否测开水 能 不能 可否离开物体读数 不能 能 三、时间测量 1.国际单位:秒(s) 2.停表的使用: ①小表盘:分针 一周15分钟 ②大表盘:秒针 一周30秒 分度值:0.1s ③读数:小表盘+大表盘(小盘分针过半读后30s,未过半读前30s) ④记,不需要估读. 3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0.4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一、物体与物质 物体由物质组成: ①同一种物质可以组成不同物体(同质不同体) ②同一物体可能由多种物质组成(同体有多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大小、形态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案例 冰融化,湿衣服晾干等 酒精燃烧、铁生锈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