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7645476
统编版初中语文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望”而不得的盛世——感知杜甫笔下的唐朝》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2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阅读
,
统编
,
初中
,
语文
,
中学生
,
指导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望”而不得的盛世———感知杜甫笔下的唐朝 授课教师 年级及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议题及分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历经了历朝历代的迭代变更,其中一直令后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必定有大唐身影,我们都知道唐朝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等都在那个时期有着巨大的发展,直到今日我们也常常回忆那段经典的历史。因此,本次授课我将以研究著名诗人杜甫的经典名篇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知诗人笔下的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诗人借助诗歌抒发的情感。 选文篇目选文来源 文本解读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望岳》 《春望》 诗歌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写景、写物,往往都抒发这作者的情感和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情况,故此,本次授课主要选取杜甫的三首诗歌,即《望岳》、《春望》,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的不同阶段,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时期。而本次的选取这三篇诗文作为群文阅读,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感受经典名篇名句的魅力,分析里面的艺术手法和写作特点,感知诗人的心情,另一方面也通过诗歌的学习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从而深刻挖掘诗人背后的真正情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了解经典篇目,能够通读诗歌,背诵名篇名句; 2.能够抓住诗歌里的重点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3.通过了解诗歌背后的创作历史,深刻理解诗人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师生活动 1.问题导入 提问:说说你知道的唐朝?用2-3个词语概况你知道的唐朝。 (学生自由发言) 师:唐朝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走过了289年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珍贵记忆和璀璨的文明。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一位著名的诗人,让他来给我们讲讲唐朝的那些事吧。(出示题目:望而不得的盛世) 2.展示杜甫的两首诗歌,说说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诗? 学生活动三分钟,并自由发挥。 设计意 ) 图 引入历史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初步感知今日的诗歌。 教学环节 (二) 师 生 活 动 1.出示《望岳》,初读。 (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让学生先自行进行阅读,对不会认识的字进行标注。教师朗读、带领学生一齐诵读。其中,重点注意( 曾 同:层),眦(zì) 2.感知《望岳》,说说这首诗,诗人在做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先自由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师:《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3.再读全诗,说说题目的“望”体现在哪里?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展现出诗人登山泰山以后,不仅仅被泰山的盛景所震撼,更是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设计意 ) 图 带领学生解读《望岳》,了解经典,同时也为后面的诗歌解读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 (二) 师 生 活 动 出示《春望》,初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其中哪些语句、字词让你印象深刻? (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 师:这首诗里的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其中“破”、“草木深”、“泪”、“惊”、“烽火”等都无不在诉说着此时的国家动荡不安的场景,以及诗人的心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北京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含答案)(2025-09-2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2025-09-21)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诗歌期末复习(含解析)(2025-09-21)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练习(含解析)(2025-09-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