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646205

北师大版一上7.4《有几棵树》(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4166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课件,教学设计,整体,单元,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4 有几棵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在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已经具备了一些探索经验。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中,显得比较开放,不再出现一一点数的方法,在思维方法上又提高了一步。教科书首先呈现了两片树林的情境图,其中左边有8棵树,右边6棵树,并由此引出“一共有几棵树”的问题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填一填。 (2)放鞭炮2.导入新课师:猜猜今天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与谁有关?课件出示:像伞不是伞,整天土里站,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打一植物)学生独自猜一猜:是树。师: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所以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你瞧,淘气和笑笑的班级在植树节这天种下很多的小树苗!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通过交流谈话,引入课题,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 任务一:用小棒算一算8加几课件出示:师:数一数,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自由说说: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一共有几棵树?师:要求一共有几棵树,应该怎么列式?学生:8+6。师:8+6等于多少呢?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探索8加几的算法,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来一边摆小棒一边说说你的算法?学生边操作边说:我先摆8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从6根里面拿出2根,与8根凑成10根,然后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师:你能用算式表示摆小棒的过程吗?学生自由说说。引导学生得出:把6分成2和4,先算8+2=10,再10+4=14。课件出示:师:除了8可以和2凑成10,还可以把几凑成10?学生1:6和4凑成10。学生2:还可以从8根里面拿出4根,与6根凑成10根,然后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师:也就是把8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把8分成4和4,先算6+4=10,再算10+4=1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刚才的两个算法有个共同的地方,都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凑十法。师:凑十法不仅能计算9加几,还可以计算8加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次动手操作深入探究,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二:利用毛毛虫计算8加几师: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观察,并与同伴交流。师:谁来说说?学生:从8接着往后数6个数,9,10,11,12,13,14。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也可以看成是给8逐一相加了6个1。课件出示:8+1+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