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02668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895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 cover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古诗词默写填空。 (1) 《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2)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 , 。 (4)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 在下列括号中填写一个可以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成语。 示例:念→(有口无心)→含 百→( )→弼 忡→( )→性 运用叠字、叠词,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填空。 示例:偷偷地钻出来 轻悄悄 舒活舒活筋骨 滚滚流水 吃一顿 慢 房间 绿草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公元前 119 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 300 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载(zǎi) 载(zài) B.载(zài) 载(zài) C.载(zài) 载(zǎi) D.载(zǎi) 载(zǎi) (2)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春意盎然的毯子。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像盛开的鲜花。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阅读下图,按要求答题。 (1) 上面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错别字 改正 (2) 从以上宣传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 针对以上现象,请说出你的建议。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 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 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 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和“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什么是好诗 ①什么是好诗呢? ②大自然的景物是人所共见的,如果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 ③先看这两句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看另一句:“群鸡正乱叫。”哪是好诗,哪是坏诗? ④“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一条鱼跃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线一样的柳条,像一枚金梭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你看,多么漂亮,而且对仗工整,但只是描述风景外在的形象,没有内心的感动。这样,即使写出再漂亮的句子,也只有文字和技巧,缺乏诗歌应有的生命。 ⑤“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诗句,只看这一句,好像不是好诗。但读诗不能只看一句,要看整体的传达。《羌村》整组诗,表现的是诗人历经战争离乱,与妻子儿女长期分别后回家重逢的情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