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45865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复习(课前小测+课文分析+课后巩固)(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818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年级,巩固,课后,分析,课文,小测
  • cover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复习 【课前小测】 1.看拼音写汉字。 rì mù yín shī yè bǐng ( ) ( ) ( ) wō niú zhù zhái jǐn shèn ( ) ( ) ( ) 2.形近字组词。     费( ) 章( ) 拂( ) 障( ) 输( ) 降( ) 愉( ) 阵( ) 3.读句子,给加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画上“√”。 (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均匀”供选择的解释: A.指时间的间隔相等。( ) B.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2)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休”供选择的解释: A.歇息。( ) B.停止。( ) C.不要,别。( ) 4.我会填写关联词语。 (1)它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2)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 )感到疲劳,它(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了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暮江吟》通过描写_____、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_的心情。 (2)《雪梅》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迎春图,写出了梅和雪的各自特点,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事上要_____,才能_____。 (3)《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_____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_____不同得到的_____也不同。 (4)《爬山虎的脚》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_____、_____、_____;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_____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_____。 (5)《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的_____的特点和_____的过程,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_____的工程,赞美了蟋蟀_____、_____的精神。 6.诗文默写。 (1)立了秋,_____。 (2)_____,乱穿衣。 (3)夏雨少,_____。 (4)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 (5)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 (6)八月暖,_____,十月还有_____。 【课文分析】 9.《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卢钺,即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整体感知] 《暮江吟》通过描写 、 , 、 几幅景象,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诗情画意 《雪梅》展现了一幅 图,写出了梅和雪的各自特点, , 。告诉我们 。 角度不同 认识不同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 。 取长补短 [句子品析] ①解诗题:暮江吟 ②明诗意,想诗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③解诗题:题西林壁 ④明诗意,想诗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⑤明诗意,想诗境: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