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78343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A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794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人教,大气,原卷版,检测,过关,2章
    第二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的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 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最低值出现时刻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多。第2题,图示一天中CO2浓度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此时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耗能较多。 读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外层大气 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的浓度降低,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大气透明度提高 B.大气透明度降低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答案:3.B 4.C 解析: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30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5~6题。 5.“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6.“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第6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该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 图1为某地10月4—15日温度变化,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图1 图2 7.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的日期是(  ) A.4—5日 B.6—8日 C.12—13日 D.14—15日 8.据图判断,14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 A.白天①强,夜晚④弱 B.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C.白天②弱,夜晚③弱 D.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答案:7.B 8.B 解析:第7题,降水天气云量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导致温度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明显,温度下降较少,温度相对较高,气温日较差小。图1显示,6—8日气温日较差较小,因此6—8日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第8题,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14日最高温度高,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即白天②强;14日最低温度低,说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即大气逆辐射弱(夜晚③弱),即④强。 2020年1月3日,江苏多地遭到浓雾锁城,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读浓雾中的城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9~10题。 浓雾中的城市 大气受热过程图 9.浓雾中能看见汽车红色尾灯,是因为红光(  ) A.释放能量最高 B.容易被反射 C.不易被吸收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