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6743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案第二课时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66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案,第二,课时
  • cover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预设: 一、新课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童年》 2、有人说,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 奏出了我们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们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还有人说,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就仿佛是一件件回忆。 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童年的人、童年的事 总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总有那么一件东西承载着我们儿时的欢笑,儿时的忧愁。能告诉老师,对你来说,是什么吗?(生说) 而在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记忆里,那响着悦耳驼铃声的骆驼队,则承载了太多的美好。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味那份纯真的童趣。 想一想,作者围绕着骆驼队,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 二、新课教学: ①评童年 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②品童年 (1)品文 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 笑出来。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 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 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注:小作者为什么这样?) (1) 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 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 ———磨来磨去、冒、沾;呆 (2) 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 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 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 )。 谈驼铃 (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 (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预想: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记忆中的驼铃,由模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缓缓”的。 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 a“谁?”问得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