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90511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 放飞希望》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8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52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 放飞希望,教学设计
  • cover
《放飞希望》 一、基本信息 设计者: 学生: 教材:中学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赏析。本课以大量的图片欣赏为主线,把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筝的起源、南北风筝的风格、绘制工艺等逐一渗透到课程的内容中,力求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的了解赏析,使学生进入一个具体的民俗情境之中。在“看”“学”的过程中体味学习传统风筝的工艺要素,真正形成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体验这些民间美术、民俗制品背后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提高学生关注民俗文化,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并能从中汲取美的元素,利用和创造这些元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并绘制一个简单的风筝; 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 四、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已经基本掌握了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八年级学生课前可以分组完成课堂上需要的知识内容,分小组查阅、探究各种与风筝有关的资料。同时学生在收集整理知识过程中,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式,并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并按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汇报你了解的关于风筝的知识,意义,形状,颜色及含义,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性。 2、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同时也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我国风筝的南北差异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用于小组合作,锻炼组织能力的同时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 教具学具:色彩材料,风筝材料 特定环境:走进校园,放飞风筝的空间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依据 一、引言: (大屏幕出示课题《放飞希望》)面对屏幕中出现的本科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感想与大家交流一下呢?对于这节课题,大家的感想很多,有抽象的思绪,也有具象的物体。作为美术课堂,你们能猜到这节课的艺术作品与什么有关么?(答案就在你们的回答中)那么,这节课的作品就是关于风筝的内容。 放飞希望,放飞理想!想到了风筝,翱翔在 天空!让自己的希望随风筝一起飞翔!。。。。。。风筝 展开想象激发兴趣 二、授课: 风筝起源于我们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作为中国人,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太多了。请说说你对风筝的了解。屏幕出示文字:风筝的由来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称之木鸢或木鹊,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又称之为纸鸢,很快传于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2、请描述风筝的放飞季节和已知的风筝形态。同学们了解的知识很丰富,现在请欣赏几张风筝图片,分别来自我国风筝四大产地。造型与装饰的解读:北京、天津、江苏南通、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的风筝的独特,形成的我国南北风筝的差异。)4、寻找各地风筝的相同点(风筝上描绘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