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95887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10.《勤劳的蚂蚁》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17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一年级,美术,上册,勤劳的蚂蚁,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勤劳的小蚂蚁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年级 一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上册)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出版日期:2013年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感知和造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第11课《昆虫一家》同为以昆虫为题材的“造型·表现”领域课程。本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画面组织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小蚂蚁遇到困难时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 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以认知主义理论为依据。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关系中,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因此,教师进行引导动物的姿态与构图疏密的情况下,在学生已经学习用基本形状进行概括基础上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表现出画面。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下一课《昆虫的一家》打下基础。本课既注意引导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表现能力。因为该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本课出现了关于蚂蚁习性的儿歌,提供了一些教具的运用方法,以及大量的作品欣赏。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观察与分析中,学习不同的绘画方法与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 学生已基本了解用基本形状概括事物的方法。对蚂蚁的群居生活有一定认识。 学生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1)学生容易将蚂蚁画小导致主体物不突出。 (2)画面安排不合理,画面容易散乱。 (3)学生对蚂蚁的结构认识不清,不知道三对足长在腹部。并且对蚂蚁的动态 表现把我的不好。 解决办法:教师通过示范,以及让学生动手摆蚂蚁的姿态来解决动态问题。并且可以 通过图片的对比,以及讲故事的方法解决画面安排的问题。 教 法:探究式、直观演示法 学 法:讨论法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知识:(1)初步了解蚂蚁的基本知识:蚂蚁属于昆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触 角、胸部有三对足。蚂蚁的习性:群居,合作觅食。 (2)学会用拟人的手法画出蚂蚁的动态,如走、推、拉、抬、顶等。 技能:(1)通过表现蚂蚁有趣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2)能够合理安排画面,培养组织画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蚂蚁的基本知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创设游戏情景、讲故事、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兴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合作、勇 于探究的意识。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体验探究的乐趣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了解蚂蚁的基本结构,以及三对足的位置。学习表现蚂蚁的动态特点并构成有趣的 画面。 教学难点: (1)丰富想象力,表现出不同动态下分工、合作的小蚂蚁。 (2)环境添加———如何添加背景环境,使画面丰富。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一、视频导入,认识蚂蚁 1、出示视频,概括性状 视频逐步出现蚂蚁触角、头、胸、腹。每出现一个部分由学生概括性状,教师示范。 添画部位,增强理解 教师:这只小蚂蚁还少了什么? 学生:三对足。 教师:它们长在蚂蚁身体的哪一个部分? 学生:胸部。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让学生逐步概括蚂蚁身体各部分的形状。通过提问学生拼摆三对足的位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