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95900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3.《变迁中的家园》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5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94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变迁中的家园,教学设计
  • cover
16册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讲解透视、视角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畅想理想家园。结合大丰特色,融入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学幻想画,想象未来家园相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学科之间综合渗透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美术课的实用性。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1)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2)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融入科学知识,鼓励学生挖掘作品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引起品画人的感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初二学生,有一股活力,有智慧,有理智,有很强的创造力。有对家乡的自豪感,但不够强烈,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应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和时间,创始个性化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时加入美术专业知识。 学法指导方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以及抽象思维(2)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树立家乡自豪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识家乡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实践目标: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能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 (3)情感目标: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人生,丰富精神家园。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四、教法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小组新型合作,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课堂;适当结合提问,猜测等课堂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我重点介绍下我的“组组合作,队间竞争”的课堂激励法,我把全班分为两个队,红队与蓝队,每个队有四个组,红队与蓝队公平竞争,每节课争星创先,一直到学期结束,每位同学回答的棒时,我们有特色的鼓励,“棒,真棒,你真棒”给学生无比的自信。体现了合作与竞争。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采用多媒体课件,家园模板,影象资料,音乐,板书等。 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欣赏、感受:导入 (1) 通过欣赏图片 ( http: / / www. / Photo / )、绘画作品感受自然 ( http: / / www. / )风光美景。 (2) 家园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学们已经从刚才的图片中感觉到了。 请大家讨论一下自己家园的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3、透视:绘画术语。也称”远近法”。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中呈现出近大远小,最后都有一个汇聚点,比如上图那条寂静的小路。 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平行透视总有一组边和视平线平行,否则就是成角透视。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 散点透视 4、如何取景与构图: (1)、主题规律和均衡规律是基本构图规律: A、主题规律是指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构图时要适当安排,适当突出主题。 B、均衡规律是指对比和统一的规律,即画面要有大小、主次、疏密、虚实、明暗、轻重等对比关系,同时要同属于一个整体中。 (2)、常见的构图形式有: a. 水平线构 b. 垂直线构图 c. 三角形构图 d. S形构图 e. 辐射形构图 5、取景:选取自己认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