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绘本阅读中的“生命教育” 摘要:绘本作为辅助生命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绘本阅读中的“生命教育”这一角度,通过分析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归纳得到生命教育存在的课程设置、情感表达和教育思想的困境,引入融于课程和独立课本的形式,指出环节导入、随即导入和补白拓展的模式,发挥其形成健全人格、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言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和塑造科学精神的作用,为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绘本、生命教育、必要性、困境、作用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不仅仅意味着人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竞争环境下,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将面对着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改变着青少年自身的生存状态,迎来更多的生存挑战。特别是伴随着当前校园暴力自残自杀的校园事故的发生,更是给每一个学校的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可以说,生命作为教育的根本,应该加以关注和重视。孩子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学会了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尊重生命。这也是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专家学者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帮助生命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常的成长教育。它就是一种助力,生命得以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的教育更应该将生命价值作为根本的目的,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培养出更加积极乐观的青年一代,提供方向与指导。教师在准备生命教育主题绘本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就目前来看,学校对于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将生命教育真正的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中,那么,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生命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绘本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育模式,对于生命教育的传承和宣传上来说,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能够在绘本中充分的展示出生命教育的优势和长处,就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观点。 二、生命教育的困境 1.课程设置的约束 有关学者指出说,每一本绘本都是一个个体,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和内涵。作者绘出的图画并非是几个简单的文字说明就能够表达完整的,图画中更多的价值内涵其实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和体验的。那么,就目前来看,纵观教育事业的发展上来看,虽然我国各地相继出版了一些和生命教育有关的绘本,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这里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主要体现的是绘本的内容不够精细。虽然,绘本的内容涉及到了安全、生理、养生和法制等诸多方面。但是,却并没有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的认知,同时由于不问的内容多偏向于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性教育等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综合培养。因此,想要真正的为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提供有效的资料上来说,目前的教材资源仍然是不够的,同时也是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该完善自己的教案流程,适当补充或延伸一些健康的课外知识和课外活动。 2.情感表达的约束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的言行在表达过程中,是很少接触生死话题的。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教育历程中,父母很少,甚至是不会谈及关于出生和死亡这一话题的内容。通常将出生定义为各种方式的到来。将死亡定义为去了很遥远的地方。正是这种对于生存和死亡话题的避讳,也让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将生死这一话题,充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情感的约束成为了当前生命教育的一大限制。而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老师们可能由于长期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有时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学生在课堂上还会处于只是一味地“听讲”模式,很多孩子养成了不爱与教师互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