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10633

科学大象版(2017秋)三上同步教案:1.5 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日期:2025-10-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34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科学,大象,2017,三上,同步,教案
  • cover
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1、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 利用气温、风力、风向、云量、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2.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3. 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4. 对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5.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节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既是对前面的总结,同时也有新知识的学习,是一节综合运用课。教材以学生自己设计气象科普小报为主线,包括设计制作和展示两大环节。设计制作的重点在于对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后面展示的部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某一种气象指标比较熟悉,但对于如何把他们综合运用还需加强。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场景中综合运用前面的几种气象,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对制作比较感兴趣,但往往忽略制作前的设计环节,故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制作前小组合作进行设计和分工,才能更好的制作。在设计后全班进行交流,修改设计方案,同时普及关于天气和气候,以及气象灾害等科学知识,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学生制作更加精彩丰富的气象科普小报。 2、学习目标 1.能利用气温、风力、风向、云量、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2.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3.通过教师讲解,能够说出遇到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应对方法;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并在全班面前表达制作过程 3、学习重点 1.能利用气温、风力、风向、云量、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2.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3.通过教师讲解,能够说出遇到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应对方法; 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并在全班面前表达制作过程。 4、学习难点 1.能利用气温、风力、风向、云量、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2.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3.通过教师讲解,能够说出遇到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应对方法; 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并在全班面前表达制作过程。 5、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A4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6、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回顾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回顾气温、风力、风向、云量和降水量这几个科学的描述天气的量及相关知识,并用气泡图整理所学知识。 学生回顾气温、风力、风向、云量和降水量这几个科学的描述天气的量及相关知识。 梳理单元内容,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起到示范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自己梳理知识体系。达成学习目标1。 设计气象科普小报 出示任务:做一份气象小报。为了更加高效有序地制作,我们在制作之前需要先设计如何制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提供一些图文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交流本组的设计思路,取长补短,确定设计方案。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小组合作,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需求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展示交流评价改进 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作品,表达制作过程。 在全班进行展示,并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全班面前表达制作过程。达成学习目标4。 天气与气候 提问:气候是什么?它和天气有什么区别呢?出示资料,总结: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天气和气候的科学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对比表格更进一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