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23554

9.1静电现象 电荷 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沪科版(2020)必修第三册

日期:2025-11-1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03899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三,必修,2020,科版,物理,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九章·静电场 第一节 静电现象 电荷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三册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1 电荷 2 起电方式 3 电荷量 4 元电荷 常见的静电现象 历史上对电的认识 我国古代 西周钟鼎文:出现了“电”字。 东汉王充《论衡》:“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古希腊 公元前600年,人们就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 “电”这个字在古希腊就是“琥珀”的意思。 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直到十九世纪才建立起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复习(P2) 带电体基本性质: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分类: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相互作用: 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思考1: 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一定都带电吗? 相互排斥的两个物体一定都带电吗? 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思考2: 如何让物体带电呢? 静电如何产生 摩擦起电(P2): 通过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规律(P2): 失去电子———带正电 得到电子———带负电 一定带等量异种电荷 毛皮 橡胶棒 思考:   除了正负电荷,还会有第三种电荷吗? 静电如何产生 接触起电(P3): 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而使电子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 规律(补P3): 一定带同种电荷 电荷分配原理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带有-3Q和+7Q的电量。当两个金属球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___(选填“吸引”或“排斥”),当两金属球相互接触后再分开,则两球分别带有的电荷量是___和___,这时两金属球会相互___。 吸引 2Q 2Q 排斥 静电如何产生 静电感应:(P4) 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电子在导体不同部分转移),显示出带电现象。 感应起电:(P4)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规律:(补P4) 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绝缘体电荷移动不自由,不会感应起电。 思考:   跟接触起电有什么区别? 静电如何产生 感应起电:(P3) 一对绝缘柱支撑的不带电导体A、B, A B 第③步,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 – + 把带正电的物 体C靠近A A – B + 先把A、B分开,再移去C A B 让A、B再次接触 静电如何产生(P4) 手摇感应起电机 超高压电源 范德格拉夫 起电机 思考:   在起电过程中,电荷是不是多出来了呢? 电荷守恒定律(P4) 不管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并不“创造”电荷。 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其他部分,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它是物理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现代物理研究表明,在粒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电荷是可以产生和消失的,然而电荷守恒定律依然成立。 例如,在正、负电子对的产生与湮灭过程中,正、负电荷总量始终为零。 电荷量Q、q(P4) 定义: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国际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常用单位:微库,1μC=10-6C 方向:标量。正电荷为正、负电荷为负 思考:   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是否是任意的呢? 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一般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而是某个最小电荷量e的整数倍———元电荷。 这个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e=1.6×10-19C、Q=ne(n∈Z+) 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定。 静电的测量(P5) 验电器 数字式静电计 小结 电荷的性质 种类、相互作用 静电的产生 摩擦、接触、感应 电荷量 定义、单位 元电荷 练习与作业 课本P6/问题与思考2、4 练习册P1~2/1~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