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原子的构成 初中化学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构建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典型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4.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新知导入 钠原子 (11个电子)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知识点1 原子中的电子 新知探究 原子核很小,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这种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经常出现在一定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理论上的假设 电子层:1 2 3 4 5 6 7 离核:近 能量:低 远 高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最外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层 Na +11 2 8 1 核电荷数(质子数) 下图是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看图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吗?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排 个, 第二层最多排 个,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个)。 (2)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离核较近的电子层,排满第一层,再依次排第二层、第三层。 2 8 8 2 稀有气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氦He 氖Ne 氩Ar 最外层 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2 2 +10 8 2 2 +18 8 8 金属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钠Na 镁Mg 铝Al +11 2 2 +12 8 2 8 1 2 +13 3 8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非金属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氮N 硫S 氯Cl +7 2 2 +16 8 6 5 2 +17 7 8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不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氧O +8 2 6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结构 决定 =8(He为2) 相对稳定 不易得失电子 一般<4 不稳定 易失电子 一般>4 不稳定 易得电子 性质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离子 Cl - Na + 阳离子 阴离子 氯化钠 1个e- Na Cl 2 +11 1 8 2 +11 8 2 +17 7 8 2 +17 8 8 Na + Cl -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Na+ Al3+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S2- Cl- 阳离子( + ) 失电子 原子 阴离子( - ) 得电子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 可以省略不写。 如:Na+ Mg2+ Cl- O2- 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的意义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一种离子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练习 说出下符号的意义: 表示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表示2个钙离子 2Ca2+ 表示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表示3个氯离子 3Cl- 粒子结构特点 原 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 = 练习: 判断下列哪些是原子?哪些是阴离子?哪些是阳离子? 阳离子 原子 原子 阴离子 阴离子 +13 2 8 +17 2 8 7 +17 2 8 8 +8 2 8 +2 2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是否达到 稳定结构 大多数未达到稳定结构 达到 稳定结构 达到 稳定结构 联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课堂达标 1.画出氯原子、镁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 +12 2 8 2 +17 7 8 2 +8 6 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图中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