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81256

第3课《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661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3课,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3 桂花雨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 重难点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诗词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诗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营造氛围。同时结合图片和资料卡,加深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 1.诗词导入,出示杨万里的《咏桂》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引导语: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花吗? 预设:这首诗出自杨万里的《咏桂》,咏的对象是桂花。 资料卡 ◎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放,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素有“十里桂花香”之说。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桂花采摘下来还可以制作成桂花茶、桂花糕等美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看看她笔下的桂花又是什么样的吧。 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桂花雨。 (2)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补充资料,了解作者。 资料卡 ◎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人,1949年赴台湾。当代女作家、散文家。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旨在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指导;最后检验学习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圈画生字。 2.检查初读情况,自主学习字词。 3.检查学习成果,提示易错读音,易错字形。 (1)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 桂花 懂得 箩筐 糕饼 外婆 沉浸 缠着 茶叶 捡起 杭州 木兰花 至少 完整 重点指导:“箩、兰、缠、浸”易错的读音,读准前鼻音“浸、捡”,后鼻音“懂”翘舌音“缠、茶”等。 4.生字书写指导。 (1)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区别“箩筐”的“箩”和“萝卜”的“萝”。“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 (2)认真练写,互相评价。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采用默读的形式,结合思考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故乡的桂花和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小组交流,梳理文章脉络,完成学习单。 要求: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想一想桂花给“我”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