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02584

第7课 实践出真知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日期:2025-04-2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648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哲学,2023,高教,中职,-2023-2024
  • cover
一、教学分析 授课信息 周次 第 周 授课对象 教学单元名称 第7课 实践出真知 教学场所 教室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 2 教材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 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 单元分析 第7课《实践出真知》是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着重阐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通过学习本课,为第8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和第9课“创新增才干”奠定知识基础,对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起到基础性作用。从地位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特点。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实现第三单元教学目的,同时为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 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在前两单元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学习本框的知识和经验。但中职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有限,这对于他们理解本课实践的基本观点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能力结构 学生具备一定认知、思考和学习能力,能通过自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和筛选信息,但对所学知识的分类归纳和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 认知结构 中职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及真实案例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对比较抽象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容易因不理解而排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实践的内涵;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公共服务,勇担社会责任。 素质目标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行合一,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并增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内容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1、理论联系实际 2、知行合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处理方法 1.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2.用案例讲述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 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行合一 处理方法 1.案例教学法:搜集贴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时政材料和哲学小故事,下载相关热点视频课前学生做好本课预习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标记重难点问题。 2.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行合一。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法:选取代表性案例来辅助知识点讲解。 2.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3.讨论法: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主要知识点。 4.讲授法:在上述教学方法中穿插书本知识与观点的讲授,为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框架,掌握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资源:教材、教案、音频,视频等。 网络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精品课程等。 教学评价 从课程内容讲授中的某个知识点,通过问题、情景、启发、引申等方式,合理引入思政案例,以载体,思政目标应与本章节知识点教学目标相对应,理清知识与思政案例的脉络、梳理能力与思政目标的层析逻辑,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在知识传授中体现善的感召力、在能力培养中凸显美的感染力、在价值塑造中彰显真的吸引力。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